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 大连硕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31 > 正文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 31
  • 2025-02-17 19:21:40
  • 17
摘要: 2017年GDP超过万亿的城市出炉,发展越来越好,大家有什么看法?今年GDP超万亿的城市预计会新增哪些城市?你最想分享的是什么?...
  1. 2017年GDP超过万亿的城市出炉,发展越来越好,大家有什么看法?
  2. 今年GDP超万亿的城市预计会新增哪些城市?你最想分享的是什么?
  3. 长沙都市圈出炉,GDP近3万亿,将剑指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 你怎么看?
  4. 作为唯一GDP低于万亿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的未来如何?

2017年GDP超过万亿的城市出炉,发展越来越好,大家有什么看法?

2014年超万亿城市,无锡是个后起之秀。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之地,本身就具备着强大的实体经济底蕴。无锡经济总量破万亿,是水到渠成的事。真正让无锡感到欣慰庆幸的是,无锡的产品改型一举获得成功,经济增长已回到原来的正常轨道,无锡的经济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从GDP可以看出城市发展,也能找出产业发展共性,让投资、做生意的朋友们心里更有规划。

GDP首破80万亿,2017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你读懂了吗?读懂数据也要有正确的“姿势”,才能把握好2018年的投资方向。做生意、投资的朋友们更是要关注国家的经济走向,小心下错坑,入错行。

国家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依旧发挥重要作用。

1.楼市继续火热

大量宏观经济学分析师畅言未来我们买的起的只有房子,唱衰楼市的人不在少数,可是国家给我的权威成绩单,楼市依然发展未见疲软。

(1)影响楼市多年的轮动效应依旧发挥作用。

经历了2016年一二线热点城市的火热行情后,2017年楼市在三四线城市的接力带动下,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6.9亿平方米,销售额达到13.4万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2)调控难见效

全国近110个城市与部门(县级以上),发布超过270次以上的调控政策,也未能削弱房企补仓意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9万亿元,同比增长7%,土地市场仍然“量价齐涨”。

2017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7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房)价格出现环比上涨,上涨城市数量比11月多出7个。其中,一线城市仍然保持为缓跌,其他热点城市房价平稳,但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成为主要的涨价区域。

一线城市有跌势,但是朋友们看看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那缓跌的趋势,依旧未能动高价根本。

2.民间投资回升

2017年民间投资增长6% ,回升态势有望延续

从数据开看: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63.2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38.2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占全部投资比重60.4%。

针对回升态势。分析人士解释不一,有观点认为单月数据变动大,可能是短期因素导致;也有观点认为是民间投资回暖的标志,好转趋势有望延续到2018年。

分行业来看,传统过剩行业如钢铁、有色等行业投资持续负增长,而计算机、汽车等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高增长。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动能领域,投资还在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结构的继续优化。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3.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保持较快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达58.8%,提高1.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为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出26.7个百分点。

服务业涵盖零售、餐饮、物流、金融等类别,2018年挑产业或股票投资,一定要多关注服务业相关的。

作者:慧子 出品:懂财帝

如果您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

重庆在万亿俱乐部里面用GDp连年增速第一这个不争事实说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可有些人像患了睁眼瞎综合症,而且病得不轻,可见这些人的心态极其扭曲,见不得重庆快速赶超,于是跳出来黑重庆,居然重庆房价高留不住人才,重庆房价一万出头高吗?那北上广深房价6万就是底了?北上广深工资是重庆的2倍,可房价是重庆的6倍物价也比重庆高很多,换句话就是在重庆挣底工资生活得很轻松,在北上广深挣高工资且生活压力巨大,说到底重庆购买力远超北上广深,我侄子在上海每月挣二万多买不起房子,宁可回家挣每月一万,事实证明重庆在抢人才之战中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今后潜力无限,重庆!加油!

第一,上海破三万亿元,其实是有隐忧的。第二产业利润差强人意,第三产业没有新的增长点。基本上,上海靠的还是金融,商贸,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总部经济。在21世纪的产业浪潮中,新经济的缺位对于上海来说是无法原谅的。对,我说的就是互联网产业,没有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上海只会越来越落伍,看看BAT上市的造富能力吧,设想一下,如果小米是上海企业,上市之后对上海的正外部性有多大。从金融中心来说,中国事实上的金融中心是北京,这一点从本外币存款余额数据可以很清楚看出来,2017年上海的资金增速是一线中最低的。难以想象如此还能怎样当金融中心。从与北京的差距来看,上海领先的GDP总量越来越少,被赶超几乎是迟早的事。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第二,重庆,能破2万亿元当然是很提气的事情,同时超越天津也令人振奋。但是有几个疑问,第一,巡shi组提到的个别区县财政收入造假问题是不是冰山一角,如果是,发布的经济数据有没有注水?第二,重庆是一个省,把一个省与其他城市比较是不科学的,这一点要反复说明。第三,重庆的产业结构还是不够理想,除了笔电和汽摩,没有培育出第三个等量级别的产业来,是一个遗憾,之前培育的云计算,页岩气,穿戴设备等,量级不够。新经济方面,除了猪八戒之外,没有培育出有影响的独角兽,猪八戒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个人不看好,企业的数据也表示存疑。第四,科教资源不够丰富,没有抓住双一流的契机,引进力度也不大,当然可能跟政界的乱象有关,貌似前书ji忙着打王者农药去了?第五,城市扩展的方向有问题,应该一路向北,北边平整,开发成本低,更加宜居,应该趁着现在中央给的转移支付给力,赶紧低成本地把城市规模做大,向其他方向发展,隧道的拥堵问题会给城市的长期运行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第六,黄市长退二线后,这一波房价接近百分之百的涨幅,对重庆长远发展将造成不利影响,本来城市就不宜居,人口持续外流,各大城市开启抢人模式,把房价搞这么高,重庆如何吸引人才?希望唐市长能够拿出在武汉和成都的手腕,给重庆打一剂强心针吧!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第三,北京,现在的做法几乎都是正确的,控房价,控人口,整治城市面貌,发展新经济,疏解低端产业,只要坚持下去,从长远来看,如果上海再不求新求变的话,个人认为北京肯定会超过上海,北京将成为不是经济中心的经济中心。也许这就叫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第四,深圳,无锡,杭州的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唯一的毒药是高房价,只要能控制住,东南半壁的未来不可限量,即便北方经济只有北京一个亮点,我国的未来也是一片光明。

其他,天津需要刮骨疗伤,武汉,成都需要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而不是持续吸血,青岛需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创造出新的产业,品牌,广州要适应与深圳的关系,甚至香港也要适应与深圳的新关系

伟大的城市需要伟大的品牌和强大的产业,躺在房地产行业上喝血的下场,看看香港就好了,那绝不是我们的未来。万亿只是起点,我们的对手在太平洋彼岸!

可喜可贺,但是要保持冷静,继续努力。

GDP增长是好事,至少比GDP停滞增长甚至倒退要好。但是,前不久才曝光的GDP注水问题,让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各市GDP增速快于省平均,各省快于全国平均是一种常态。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由于某些企业跨区经营,各地各省总量相加多于全省全国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增速都普遍高于平均是不正常的现象。

GDP本身的重要性就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如果数据还不真实,那就没得玩了。所以说,对于GDP破万亿,要谨慎乐观,是一件好事,但要平常心看待。

但是,话说回来,这个数据注水,也不是今年才有的问题,所以,数据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性的。而且既然曝光了注水的问题,相必也会采取措施整改,所以,数据本身的问题我们就不展开了。

在全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的今天,大城市的数据越亮眼,说明其他地区的情况月惨淡。不仅仅企业竞争开始出现马太效应,两极分化。城市间的竞争也可能已经出现这个情况了。

除此之外,GDP代表的一个地区的生产力能力,不是居民的收入水平。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生产力提高更快,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相比较而言比较慢一些。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个难题,但又是不得不解决的难题。GDP的增长必须要给全国人民带来切身好吃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意义。

而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过大是我们困扰已久的问题。大城市如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是需要更多考虑的问题。大城市发展不能仅仅造福于大城市居民。现在大城市数据亮眼,我们为之庆贺的同时,也需要更多关注整体均衡性,让广大中小城市和乡镇居民也能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好处。更何况,我们面临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难题,现在趁着势头好,拼命努力,多攒能量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千万不能自满。

今年GDP超万亿的城市预计会新增哪些城市?你最想分享的是什么?

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区包括各主要城市2019年的GDP数据基本都已经公布。在城市GDP方面,2019年我国万亿GDP总量的城市增加了一个,总数达到了17个,2万亿以上GDP总量的城市有5个。那么,2020年万亿GDP总量和2万亿以上GDP总量的城市分别会增加几个呢?

在万亿GDP总量的城市中,2019年新进的为广东佛山,这也使得广东万亿GDP总量的城市数量终于与江苏持平,达到了3个。

此外,2019年万亿GDP总量城市的排名相比前一年也出现了不小变化。其中天津的排名变化最大,由第6名下降到了第10名,这是因为天津2019年的名义GDP总量非但没增长,反而还减少了4700多亿元,其次为青岛,排名下降3位。排名上升最多的为武汉,由第9位升至第7位,杭州、长沙、无锡排名都上升了1位。下面为万亿GDP总量城市的最新排名情况:武汉2020年,破万亿利率大大降低。其他的城市应该问题不大。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长沙都市圈出炉,GDP近3万亿,将剑指国家中心城市和自贸区, 你怎么看?

长沙都市圈是一个新概念,当地政府在今年9月首次提出。但它实质还是长株潭试验区,只是更强调长沙的核心作用。个人认为长沙都市圈的概念和长株潭实验区相比,只是新品装好酒,对湖南省来说实质意义并不大。对长沙还是有一些意义的,毕竟它突出了长沙核心地位。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一个都市圈,GDP3万亿也并不算多。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我们就不说了。成渝城市群、闽南城市群、胶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并不比长沙都市圈弱。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自己说长沙剑指国家中心城市,我估计有点难。不是说他的水平不够。现在有几个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未必比长沙更强,但有一些独特的地理位置,也已经跻身国家中心城市,比如西安。

通常难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主要原因是他距离武汉这个国家中心城市太近了。这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所以深圳、杭州、南京都还没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深圳距离广州太近了,在岭南地区布局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并不合适。南京和杭州也是距离上海太近了,面积只有几万平方公里了长三角,布局两三座国家中心城市,也有点说不过去。

如果说是长沙设立自贸区,这种可能性倒是很大。现在很多省份都在抢国家自贸区,湖南省也有自己的优势,再过几年设立一个自贸区未必没有可能。

湖南省现在的做法很明显,就是要打造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省会城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建设双中心,那么就只有这一个中心了。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些年,无论是强省会战略兴起,还是收缩城市开始出现,它与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逻辑其实是一致的。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长沙,湖南省本省的一些经济资源,难免被广东、湖北这样的经济强省吸走。

第一,长沙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时候,全国估计有20来个中心城市。所以,可能性不大。第二,自贸区。就跟湖南的湘江新区一样,等申请下来的时候,意义不大了,因为很多省份都有了(事实已经如此)。第三,作为湖南人,固然希望长沙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但在时代面前,有时真的只能认命。

其实所谓的“长沙都市圈”只是最近才出来的概念,至于它的大致范围目前来说还是不确定的。而所谓的“都市圈”是指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长沙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GDP突破万亿,实力雄厚,打造都市圈无可厚非,但标题当中所提到的“长沙都市圈”GDP近3万亿,其实它的范围已经包括湖南省的长沙、岳阳、常德、衡阳、湘潭、株洲、益阳、娄底九市,面积已经高达9.68万平方公里,面积过大,基本难以实现1小时通勤范围条件。如果真的规划这么大的一个都市圈,那么它将有可能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都市圈,个人认为这就是“摊大饼”,实际作用不大。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其实在湖南还有一个长株潭城市群,它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座城市,三座城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各相距在20~30公里直接,结构相对紧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这些年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做的比较好,曾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因此如果从这个基础上建设“长沙都市圈”,个人认为才是最合理的,最符合建设都市圈的条件。

长沙都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没实质区别。

2018年湖南省GDP一共3.6万亿,长沙划个都市圈就3占了3万亿,除了边缘化城市以外全省都在都市圈当中,这和省域发展其实没多大本质差别,功能定位等同于长株潭城市群。

长沙首位度虽然没有成都武汉那么夸张,但也是省会独大型的省份,因此长沙都市圈越火爆,长沙就越火爆。如果长沙越来越火,资源集中度就会越来越高,发展路径反而更像成都那样,虹吸越发增强,使得周边竞争力弱化。最后还是省会异军突起,周边城市不断输出资源和人才。这就是升级版的省域发展轨迹。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真正的都市圈。

都市圈需要强强联合,珠三角、长三角这种城市群化的就不说了。比如京津都市圈、山东半岛都市圈、成渝都市圈,至少要有两个万亿级的城市,也就是双中心,最好再能带两三个5千亿级的。比如京津带着唐山和石家庄,青岛和济南带着烟台和潍坊。

但是长沙都市圈目前的规模,想形成真正意义的城市群都难,那么城市群变为都市圈,反而感觉像是定位降级了。

真正的都市圈不只是口号,而是实际能够形成衔接的。比如东部几个都市圈都建成了半小时都市圈,随着撤市划区,很多城市都完成了区与区的对接。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中心城市和自贸区。

自贸区是以省为单位的,跟都市圈没关系,跟城市规模以及发展现状也没关系,陆续都会有的,就像国家级新区也是由少变多的过程。以后随着我国外贸繁荣度的提升,自贸区陆续会成为各省标配。

中心城市这是老生常谈了,从实力来说,长沙没问题能够胜任。但看下周边省份情况,北边武汉、西边重庆、南边广州,四个方向有三个都有中心城市了。而中心城市的定义是什么?是大于省界范围的轴心城市!也就是要有辐射比省域范围更大区域的能力,然而周边省份都已经处于其他中心城市的辐射网,那么长沙成为中心就只能辐射湖南自己,那跟省会的作用有什么区别?所以这么小的辐射圈要占用一个中心城市名额的概率有多大?

从区域来说,纵深最长、经济最发达的华东目前才只有一个中心城市,整个东北还一个也没有。而华中一个三个省份,每一个省份都设一个国中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根据目前情况看,东北和华东会有新国中的可能性较大,华中可能性则很小。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从韶山到浏阳镇头途经暮云拉通一条高等级公路式的城市主干道,搬迁几所高校过来智慧开发,智慧大道加速长株潭融城。

国防科技大学迁址韶山。湖南科技大学迁址鹤岭。长沙理工大学兼并吉利汽车职业学院。湖南师范大学迁址暮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迁址长株潭绿心。湖南农业大学迁址镇头。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各建城市主干道对接智慧大道。

长株潭深处内陆,搞超大型重工业不太理想,只能走加利福尼亚模式的智慧路线。

作为唯一GDP低于万亿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的未来如何?

GDP现在是否达到万亿,对西安的发展前景没有影响,更决定不了西安的未来。

至于西安的未来究竟会怎样,不妨先看看西安的现状。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一、现状。

1.从城市级别及定位上看。

西安毫无疑问是我国最顶级的,作为副省级城市、西北大区中心以及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获得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并不比成都、重庆、武汉等强二线城市差,某种程度上讲,甚至比南京、杭州更好,毕竟南京不是国中,而杭州则不是大区中心。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2.从科教方面看

西安也是绝对不差,总有西安交大等知名985高校,在国内也仅次于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与南京、武汉处于同一档次,要强于成都、重庆等强二线。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3.医疗资源上

西安有5家医院位居全国百强名单,仅次于北京、上海以及广州,与武汉、重庆、杭州、南京处于同一水平,比成都、天津等强二线城市更多。

西京医院、西安交大附属医院等医院在全国范围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综合实力极强。

从硬件配套及基础设施来看,西安的配置都是最顶级的,不弱于任何一个强二线城市。按理说,这样的配置,妥妥的全国前十水平。

然而在现在,提到强二线城市时,人们想到的是成都、武汉、南京、杭州、重庆、天津等城市,却很难想到西安,也没有榜单把西安排到前十,主要原因在于,西安经济上的短板太过明显。

历史上,西安曾是汉唐故都,极为辉煌,见证了中华文明巅峰的强汉盛唐。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作为古都,西安无疑是合格的,但在经济上,西安哪怕在最辉煌的隋唐时期,也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

隋文帝时期天下富足,号称开皇之治,但隋文帝却不得不去洛阳就食,隋炀帝甚至直接离开关中去洛阳建东都。同样的事情在随后的唐朝也屡有发生。

可以说,关中平原过小的面积及人口承载能力,从一千多年前,就开始限制了西安进一步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的城市级别和地位一直都很稳定,但经济却一直不是西安的优势。

人们常说,近些年西安的经济开始崛起,然而18年西安GDP也才第一次冲进前二十,随后的19年就再次跌出,今年上半年,西安再次重返第二十名,至于全年排名尚未可知。

即便如此,这已经是新中国成立后西安最好的经济表现了。

二、影响西安经济发展的因素。

很多人都很疑惑,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西安的经济发展。

以西安的城市级别和地位以及获得的国家政策和资源支持,西安在经济上的表现,应该可以更好的。

@全城探秘 觉得,影响西安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下:

1.腹地太小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腹地,一个体量庞大的腹地,能够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外来人口,也能提供广阔的市场,上海之所以成为我国第一经济强市,离不开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庞大经济腹地。

近些年经济表现比较亮眼的几个城市,大多也都有足够庞大的经济腹地支撑,比如成都所在的四川,常住人口超过八千万;郑州所在的河南,人口更是近亿;哪怕与西安GDP差不多的合肥,其所在的安徽也有七千多万人口支撑。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与上述城市相比,西安所在的陕西,人口仅有不到四千万,具体到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更是仅有两千多万,这样的人口体量,显然不足以支持西安继续做大做强。

如上所述,关中平原人口、面积对西安的掣肘,从一千多年前的隋唐时期就开始了。

2.城区文物古迹密布

西安的历史太过辉煌,曾经沧海难为水,一方面让西安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包袱,难以放开手脚去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城区内历史古迹遍布,也让西安无法像其他城市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同时西安的知名度为其吸引了大量游客,虽然有利于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却对二产有所限制,而城市GDP的提升,二产的重要性显然不能低估。

可以说,为了保护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西安在经济发展上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以GDP去衡量西安的价值是非常不合理的,对西安也不公平。

三、关于西咸合并。

很多人认为,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快速拉近与前面城市的差距,西安有必要合并咸阳。

的确,这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而且也有前例可循,比如济南合并莱芜,合肥三分巢湖等。

但之所以西咸合并这么多年没有实现,其实还在于两个市的体量太大。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19年,西安GDP为9321亿,咸阳也有2195亿,两市合计达到1.15万亿,而陕西全省19年GDP也只有25793亿,两市占比将近一半。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从常住人口看,西安和咸阳的常住人口加起来接近1500万,而陕西全省人口也只有3876万,两市占比达40%。

单从这两个基本指标看,西安合并咸阳后,在陕西省内堪称一个巨无霸,体量太大,合并的难度本来就不小。

而山东、安徽两省就不会担心类似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陕西省体量太小,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山东、河南或四川,可能会更容易实现。

四、未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西安是一座下限很高的城市,他的级别、他的定位、他的科教医疗实力等等,都决定了西安未来的排名必然会超过很多城市,不会太低。

但西安的腹地太小这一问题,很难得到改善,再加上城区文物古迹较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能西安未来的发展上限也不会太高。

经济上,或许前十五强已经是上限了,如果是综合排名可能更高,十一、十二名的样子吧。

最后,我是@全城探秘 ,一家之言,欢迎拍砖哟!

西安的最大问题就是优势的科教文卫向经济的转化问题,解决好了,西安有望继续享有十大城市之名,解决不好,科教文卫优势也可能丢失!

先来客观的描述一下西安在全国城市中的定位!综合来看,西安当属全国十大城市之一,理由:西安是全国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西安是10个享有三位区号的城市之一,西安是西北区域唯一的中心城市,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古都,西安的科教文卫实力在全国可排名前5等等等等,即便不是西安的国人,都能列出一大堆属于西安的名号。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但从经济来看,西安仅是全国经济领域中的二流城市,论经济总量,西安在西部三强中远远低于成渝二城,拉上西安作为三强,实有山中无老虎之感。同样比不过中部明星省会,从和武汉齐名,到和郑州相比,再到如今被合肥超越。不是西安退步了,而是其他城市发展的太慢。比之东部城市就更不用说了,论总量,西安也许能超过南通、常州等东部经济强市,但比人均,能够超过西安的城市就太多太多了。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由上述来看,西安是一个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极不匹配的城市,这也是西安常常被诟病的地方所在。政策,资源、名气等等,西安一样不缺,但在以经济发展为纲的现在,西安却不能称之为发展的成功。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那么西安的问题究竟何在?

1、腹地不够广阔,虽为西北地区中心城市,但整个西北仅有1亿人,但面积巨大,西安很难辐射到省外的地方,作为陕西一省,仅有3000多万的人口,与中部诸省,四川等不可同日而语。腹地大小是当下强省会们能否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

2、经济活力不够,西安的经济结构是以传统大型公有制经济为主,这基本上是北方城市的通病,如东北诸城何以衰落,体制的僵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南方经济为能压倒北方,思想的解放,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的活力都是北方城市所缺乏的。

西安未来会怎样?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西安有成为大城市的基本盘,作为中心城市,西安的资源保证可确保其在城市版图中的一席之地。西安要做的就是解决科教文卫向经济发展的转化,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人口和人才,留住人才。

如果解决的好了,西安有望享有与其综合实力本该匹配的十大城市之名,如果解决不好,优势的科教文卫资源也可能会流失,培养的人才如果留不住,最终也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综合来看,西安近几年已经走出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曲线,经济增速高于同等量级的城市,表现出了向好的一面。如果要预测,西安有望在5年内稳定住全国城市20强,10年内冲击全国15强的行列。

西安的未来还是比较艰难,主要还是需要奋斗,现在西咸、曲江、高新势头比较好,老大难问题还是浐灞,生态恢复还行,但西安向西似乎是市民的共同理解。

产业方面,没有内生力量,靠投资比较严重,优势与资源肯定超过一般城市,对于西安来说政策还是比较偏向的,但每个地方的发展还是要靠领导的水平,老城区我想会自发成为旅游服务区,GDP开始下降。

房价配不上这个城市的收入水平,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房价涨一倍的意义。可以看看这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tem/6871144412177498631/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2019年西安市的GDP为9,300万,排在中国城市行列的第24位,落后于佛山的一万亿,江苏的南通市也比西安市多出了几十个亿。也就是说西安的经济在全国来看还是比较落后的,和西安目前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西安是西北五省的中心枢纽和桥头堡,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但西安的GDP明显在8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是垫底的,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证明了陕西经济的落后。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近几年西安的房价上涨得非常厉害,直接上涨了一倍多,从七八千涨到了将近2万,直接拉动了西安的经济。如果不是西安房价的快速上涨,可能西安的GDP会更加难看。

早年我毕业于西安的某所高校,留在陕西的同学基本上都在国有企业上班,原因很简单就是民营企业的工资太低,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还是有优势的。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这两年也有不少朋友从深圳返回西安,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西安的就业机会比较少,工资根本就不能和沿海的城市相比较。其他方面的条件也有很大差距,最终有不少人又选择了回到沿海城市。

西安引进了三星、华为、小米等高科技企业,但对整个西安经济的带动并不明显。西安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与西安的高校数量和质量是不成正比的,很大程度上来说,招商引资的软环境不好。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和河南、山东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这三个省普遍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思想既左又旧,不能够解放思想,也就没有办法带动经济增长。

曾经看到一个在宝鸡的外地人写的文章,他感慨这个城市比较排外,外地人在宝鸡得到的机会会比本地人少很多,也经常会被本地人看不起。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其实这一点西安也差不多,充分证明这些区域基本上还是熟人社会。熟人社会很难激发创造力,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想在相关部门有没有自己的熟人,能不能绕过规则去解决?

杭州这座城市之所以能够横空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与阿里巴巴在电商产业上的带动。阿里巴巴带给杭州的不仅仅是大量的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发展电商的环境。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以阿里巴巴为首的电商企业打造了杭州独有的行业优势,这也是西安所欠缺的。西安未来的发展肯定需要一个有前途产业的带动,为这个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

近十年来的合肥就是西安需要学习的一个榜样,合肥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就是合肥市政府在招商投资上的独到眼光带来的。合肥连续押宝三大产业(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等),最终也为合肥带来了三个千亿级的项目。

GDP万亿城市27座,gdp 万亿城市

陕西有众多的优质高效资源,也有为人称道的800里秦川。如果西安能够把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加大对优质高新产业的引进,必然能够带动陕西经济的二次腾飞。